陆阿姨因为剧烈眩晕,在外院经连续几日输液治疗,症情非但未缓解,反而越来越加重,感觉非常痛苦。后经人推荐,找到我院刘彦廷主任治疗,刘主任仔细询问陆阿姨的病情后,诊断为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建议手法复位治疗。没想到手法复位治疗后,一次性解决问题,陆阿姨又惊又喜,还特地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刘彦廷主任介绍,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的病因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耳石症的治疗首选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头位变换,借助重力作用使耳石颗粒下沉移位,逐步将进入半规管的耳石颗粒顺序移出半规管纳回椭圆囊中,从而消除耳石颗粒对壶腹嵴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手法包括:Semont 管石解脱法、Harvey 管石解脱法和 Epley 管石复位法。
刘彦廷,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兼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读研期间曾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学习,在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一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头晕、头痛、中风、帕金森、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擅长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编辑:董娟
校对:薛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