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既是一场“时间战”,也是一场“技术战”。71岁高龄患者曹某比较幸运,她突发胸痛时,在扬州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医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她的性命。
曹某因发作性胸闷胸痛一周,于4月6日下午来我院心血管科胸痛门诊就诊,经临床问诊、心电图检查,医生考虑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建议曹某住院进一步诊治。但曹某考虑到家里没有安排好,要求次日住院治疗。当天晚上10点许,曹某胸痛加重,持续时间较长,大汗淋漓,家属立即带她至我院胸痛中心就诊。抵达医院第一时间,急诊科医生为曹某迅速做了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医生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并紧急联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王小斌博士。
“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立即送到导管室!”与曹某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王小斌博士马上下达救治举措。
曹某进入导管室时已近乎休克状态,紧急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扭曲伴完全闭塞、回旋支管壁不规则、血流TIMI3级。与家属沟通后立即为曹某行PCI术,予冠脉溶栓+球囊扩张+药物支架,曹某堵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经过多学科人员联合奋战近2小时,终于将曹某从死亡的边缘抢救回来,王小斌博士表示:如果曹某再耽误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天,王小斌博士查房,曹某表示胸口已经没有不适感,但对昨天如濒死感的疼痛记忆尤深,好像走了一遭鬼门关。
加强胸痛中心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公立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三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专科服务能力的关键路径。胸痛中心是医院综合管理质量评价最重要指标之一,扬州市中医院2018年11月成立胸痛中心,举全院之力,整合急诊、心血管科、导管室、ICU等科室资源,建立MDT联合会诊机制,对胸痛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采用绕行急诊、绕行CCU模式,急诊PCI一键启动、远程心电会诊等模式,大大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了很多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
胸痛中心介绍
扬州市中医院心病科(心血管内科)是扬州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设全日制专家门诊及专科门诊。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在省内中医心血管系统处于领先地位,是扬州市唯一独立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中医医院。
扬州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于2018年11月25日在国家胸痛中心总部注册并正式运行,根据中国胸痛中心国际认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医院的特点,以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为核心组建的一支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胸痛急救需要调动和借助全院、社会及政府等资源,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工作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负责协调医院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并设医疗总监(负责中心的发展规范、医疗决策和管理)、行政总监(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和协调员(院前队伍)各一名负责胸痛中心的实际运作。本中心以“胸痛群”作为胸痛急救信息技术平台,当患者达到急救网点医院或救护车后,医务急救人员可以将患者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监测信息实时发送到“胸痛群”。胸痛中心和冠心病监护室(CCU)科室主任、胸痛中心总监的手机或掌上电脑就能看到,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CCU值班医生、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可以随时提供远程诊断和救治的会诊意见,指导救护车或急救网点医院的现场抢救。若患者需要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在时间窗内的STEMI或极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则在患者达到医院前已经启动了导管室,并将术前准备工作提前到救护车上进行,当患者进入医院后绕过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从而大大缩短了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简称D-to-B)的时间。若患者高度怀疑急性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则在患者达到医院前即已启动CT室,当患者达到医院时,将绕过急诊科由救护车将患者直接送到CT室进行CT检查,从而大大节省了从患者呼救-转运-急诊科初步检查-会诊-确诊-救治的传统环节,赢得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患者发病后早期的宝贵救治时间。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我院胸痛中心的年平均D2B已经缩短到80分钟以内,达到最短记录39分钟的国内先进水平,创造了多次“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