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为一名75岁“直肠早癌”男性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成功为该患者切除肿瘤并保住肛门,切除的病变约2cm大小。
成功保肛
患者王先生,75岁,数月前因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样病变,其中一处病变发生癌变,遂至我院外科行结肠癌手术治疗。手术半年后,复查肠镜发现肠道仍有多发,最大约2.5cm息肉样隆起,后与家属商议后决定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当退镜至肛门口发现紧靠齿状线一处大小约2.0cm非颗粒均一性腺瘤样病变。
由于肿物距离肛门较近,按照传统手术方法,患者需要将肿瘤肠段全部切除,然而腺瘤紧邻齿状线,保肛难度较大,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大。为了寻求创伤更小,且能为患者保留肛门功能,综合各种因素,经充分评估后,脾胃病科杨振斌主任决定为患者实行内镜下直肠粘膜剥离术(ESD),达到病变整块切除目的。
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内镜中心团队为其实施了ESD手术。为了完整的、无残留地切除病灶,获取标本进行“全瘤活检”,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防止大出血,内镜中心团队精准地对血管进行处理,手术用时半小时,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非常少,成功切除病变并保留了肛门功能。术后24小时后,王先生即可进食流质,且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值得庆幸的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直肠)高级别瘤变,切缘阴性。杨振斌主任表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严重的癌前病变或原位癌,如果任其发展,会发展成进展期甚至晚期直肠癌,到时只能行外科手术切除,不能保留肛门,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目前患者可服用中药,预防肠道息肉再生,出院后定期复查肠镜即可。不仅病情得到了治疗,还保住了肛门,王先生及其家人特别激动,对医生连连致谢。
健康科普
肛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出口”,直肠癌患者为了保命,多数人最终选择做人工肛门。随着内镜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新技术的逐步开展,经结肠镜发现的绝大部分结直肠息肉和早期癌可实现内镜下切除。
ESD手术的优势
杨振斌主任介绍ESD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及早癌的方法,它通过在病变下方的粘膜下层注射液体,将病变抬高,用电刀在病变的周围切割,然后在底部逐渐剥离,最后将病变完整切除。再将创面上所有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并将完整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ESD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与所有常规手术一样,术后也存在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只不过发生概率较传统手术大大降低了。
术后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有些人做过手术后,再复查时仍会发现有息肉,这与息肉本身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比如腺瘤性息肉,本身复发率高,且有癌变风险。另外肠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还可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胆汁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为避免有“漏网之鱼”,建议1-2年就复查。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也建议50岁以上者去做一次肠镜,如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那么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属于重点筛查对象呢?
1、一级亲属有肠癌,肠息肉病史,肿瘤病史;
2、长期不健康饮食,摄入大量低纤维、高动物蛋白、高脂等食物;
3、肥胖、体重超标,缺乏运动;
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 (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
温馨提示:
定期体检,科学对待息肉,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健康保障!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是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扬州市中医重点专科、扬州市中医重点学科。拥有扬州市名中医2名、扬州市名医工作室2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春字门”中医内科术传承人1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1个。内镜中心为国家早癌筛查联盟成员单位,南京都市圈消化内镜联盟成员单位,拥有多台奥林巴斯内镜系统,有主任、副主任医师6名,科室围绕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内镜下微创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可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超声内镜术,早癌精查,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食管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等各类手术,并根据门诊特点,开设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专病门诊。